發布時間:2022-06-28 11:15:18
2022年高考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。近幾天,全國各地進入高考“放榜時間”,開始高考志愿填報工作。
高考志愿填報是每個人的重要選擇,也是必答題。選專業是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話題之一。
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實施,對高端農業科技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。報考智慧農業專業,成為高層次農業人才,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選擇。
數據顯示中國智慧農業急需科技人才。
智慧農業是物聯網技術在傳統農業中的應用,通過移動平臺或計算機平臺,利用傳感器和軟件控制農業生產,使傳統農業更加“智能化”。除了精準的感知、控制和決策管理,廣義上,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、食品溯源防偽、農業休閑旅游、農業信息服務等。
智慧農業在中國起步較晚,但發展仍落后于國外。“從生產力、商品、盈利能力和組織方面來看,由于技術設備成本高、市場不成熟、規模化和標準化程度低等原因,智慧農業還沒有真正產業化。
相關數據顯示,我國8億多農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不到7年。在4.9億農村勞動力中,只有13%的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,49%的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,38%的人具有小學以下文化程度。同時,由于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多為平均年齡50歲左右的農民,知識水平較低,接受高新技術的能力較弱。
因此,智慧農業的發展急需一批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和科技推廣人員。
農業農村部的文件顯示,截至“十三五”末,“新農民”的重要代表——返鄉創業人員已達1010萬人。同時,根據規劃,到2050年,這樣的人數將達到1500萬,也就是說新增農民將達到500萬。
發展農業,培養高層次農業人才大有可為。
“智能農業”是一個熱門的新專業。2020年2月,教育部首次批準智慧農業專業建設,致力于培養信息技術、農業工程技術等跨學科融合的創新型、復合型人才。
新批準的專業建設是農業科技人才專業化、系統化培養過程中的一個突破,也凸顯了不斷推進“新農科”建設的發展趨勢。
“智慧農業”相關專業的目標是培養更多有知識、會應用的“新型農民”,以適應農業數字化、智能化、規模化發展的需要。
近年來,多所高校增設了“智慧農業”相關專業,為考生提供了更多選擇。比如中國農業大學增加了智能農業裝備工程,華中農業大學增加了智能農業,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增加了智能林業和智能水利。
如今,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正在被逐漸取代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在其中大行其道。這樣的農業大數據不僅有助于深化農業產業融合,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,而且對加快數字鄉村建設,實現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。智慧農業背景下,新型農業人才是剛需,如何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成為關鍵。
智慧農業可以說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。未來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來幫助他們實現智慧農業。
智能農業人才的就業方向
管理類:農業高校、科研院所、農業技術推廣部門、農業企業、國家機關等單位從事教學、科研和管理工作。
科學研究:農業工程設施設備部門、農業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開發園區、規劃設計院和科研教學單位的規劃、設計、開發、建設、管理、教學或實驗研究。
市場:農產品國際貿易與營銷,政府部門從事農業管理和農業政策研究,農業公司經營管理,銀行、保險、稅務等相關工作。
總之,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,離不開智慧農業的引導和推動,離不開青年人才的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撐。高校應該在人才培養和產教合作方面多下功夫。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,科研院所和工業企業應采取多種措施培養人才,加強技術培訓,廣大青年應積極響應號召,投身農村基層建設。
智慧農業相關行業動態